中心成员参加“数字媒介:城市感知、交往和生活”学术论坛

发布者:中国国际舆情网发布时间:2021-01-18浏览次数:271

1122日,上外中国国际舆情研究中心成员五人参加了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数字媒介:城市感知、交往和生活”学术论坛,在“全球传播中的媒介、话语与形象”分会场,从全球传播语境中考察媒介、话语与形象之间的多维关系这一角度,分别从理论与实践不同视角、新旧不同媒介平台,中美不同国别,媒体、政府、企业、民间等不同话语主体,运用多元、多维、多案例、多视角对全球传播中的媒介、话语与形象进行深度阐释与讨论。



博士生姜绳代表郭可教授宣读了两人合著的论文《我国媒体国际报道的影响要素研究》,就我国国际新闻报道中被报道国的国家要素、经济要素、地理与文化要素的三大要素六个维度与报道量的关系做出了汇报。该研究指出,一个国家的GDP和对华贸易额与我国媒体对其报道量有着很大相关性,这符合我国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原则,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国际新闻流动的不平衡性,媒体需要让广大读者更具有全球化视野。

吴瑛教授就《英雄崇拜与重叠共识:美国媒体对中国英雄的修辞认同研究(1972-2020)》为主题做了发言。从修辞学的认同理论切入,吴瑛教授分析了1972年以来美国媒体对中国英雄的建构。吴教授强调,美国社会如何看待中国英雄,这不仅折射了美国的对话认识与认同,也是东西方文明和价值观融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可以从国家意志、跨文化因素等层面剖析中美价值观形成重叠共识或共识虚无的可能性,思考如何在价值观增面么和中美分歧,寻找共同价值,优化中国叙事。

陈沛芹教授2020723日美国下令关闭中国驻休士顿领馆切入,以当下中美两国关系为背景,就《休士顿领馆关闭事件中的政府、媒体与民间话语研究》一题展开报告,并在媒介系统以来理论的视角下,结合大数据分析探究在“领馆”事件发生过程中两国主流媒体与各自政府和意见领袖网络三方之间的彼此依赖关系结构,以及系统之间的依赖关系对两国舆情博弈的塑造。该研究对于在数字网络时代更新网络化媒介系统倚赖理论做出了基于时政分析的建构尝试。

严怡宁教授在《华为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的国际品牌形象建构》为主题的报告中强调,跨国企业的品牌形象不仅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还会影响企业所在国的国家形象。认为,在Web2.0时代,消费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主动地位。对此,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应当坚持“产品质量为王”,以优质产品形象带动品牌形象,同时应及时关注海外舆论、有针对性地维护积极向上的企业形象,并在人性化层面进一步加强品牌与海外消费者的联系。

相德宝教授发表了题为《崛起与遏制: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贸易战中美国家形象研究》的发言。发言以中美贸易战为案例,将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到国家形象研究,通过对中美在贸易站全球国家网络中的结构和关系探讨其国家形象。研究发现,贸易战在社交媒体上形成了以美国、中国和中美作为整体为核心的三个节点、涉及全球五大洲34个国家的社会网络。

各位专家发言后,会场主持人张毓强教授和评议人田秋生教授以及其他参会学者就发言中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姜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