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和新闻对COVID-19病毒的命名:在命名政策和命名政治之间Institutional and news media denominations of COVID-19 and its causative virus: Between naming policies and naming politics
Discourse & Communication《话语与传播》第14卷第6期
摘要:从2019年冠状病毒病全球大流行开始,卫生主管部门、新闻媒体和政治家对疾病的命名、性质和处理的做法明显受到社会和意识形态上的影响。本文进行了一项社会符号学研究,以COVID-19危机早期阶段四个国家的8份报纸的标题为研究对象,对其命名选择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命名选择之后,本研究重点关注了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2月11日宣布疾病名称后报纸命名模式的变化。本文还就美国随后发生的与命名有关的政治争议,对《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说明在公共卫生危机的背景下,公共话语和看法如何迅速演变。
关键词:冠状病毒、COVID-19、标题、机构话语、命名、新闻媒体、政治、社会符号学、世界卫生组织
这篇文章很有必要一读,因为它是一篇从现实生活现象上升到理论层面讨论的一个很棒、很规范的研究。就像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早期将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引发巨大争议并被批评为“种族歧视”,可能我们对此的思考仅仅停留在“口水战”上,但很少从理论层面进行思考。就这一现象,本论文是怎么论述的呢?论文认为,命名塑造了我们如何看待事物以及如何对待事物,命名可以激发各种政治、社会和经济反应。比如,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冠状病毒研究小组(ICTV-CSG)遵循一种基于系统发育学的推理来命名这种病毒,将其识别为“形成了人类和蝙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的冠状病毒(SARS-CoV)的分支”。但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从一个危机传播的角度来看,认为“使用SARS非典型肺炎这个名字可能对某些人群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将病毒命名为“COVID-19”。论文指出,长期以来,学术界研究认为,新闻的内容并非中性地反映社会现实,而是在构建社会现实中扮演了一个角色。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点,研究者还分析了4个国家8个新闻媒体对新冠病毒名称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在COVID-19的传播成为一个全球危机,而不是“外国”地区危机时,早期出现在各大主流报纸上的病毒种类意识形态取向几乎消失。命名选择必须被视为是受新闻生产需要、自我形象动机和政治利益等因素综合影响的过程。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社会符号学、社会建构主义多角度思考了新冠病毒命名背后的不同话语,能给人灵感和启发,小舆强烈推荐大家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