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线英雄:丛林大火,冠状病毒(COVID-19)和昆士兰媒体
Frontline heroes: Bush fires, the Coronavirus (COVID-19) and the Queensland Press
Kerby,Baguley等
Media, War & Conflict《媒体,战争&冲突》
摘要:在2019年和2020年灾难性丛林大火和2019冠状病毒(COVID-19)期间昆士兰州《信使邮报》(Courier Mail)按惯例将消防员和卫生工作者作为国家典型人物来歌颂。通过将他们定位为“新的澳新军团”,《信使邮报》调用了熟悉的、不具威胁性的、令人安心的修辞表达对危机的理解。消防员,无论是专业的还是志愿的,都很容易被归入国家认同的神话建构中。由于在昆士兰州的卫生工作者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城市居民、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本文使用了一个更为现代的澳新军团神话以适合新冠疫情这一不同的背景。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种“更友善,更温和的澳新军团”的修辞,以及其对创伤、痛苦和同理心的关注,使其成为一种非常有用的修辞工具。这两种修辞方式都是从狭隘的军事背景转向澳新军团神话作为“公民宗教”的立场,颂扬更多的普世价值,比如勇气、忍耐、牺牲和同志情谊。
关键词:澳新军团、丛林大火、冠状病毒、COVID-19、消防员、第一次世界大战、卫生工作者、神话、昆士兰
本文聚焦澳大利亚2019年和2020年的丛林大火和新冠肺炎大流行事件,分析了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信使邮报》在关于森林火灾和流行病这两大主题的报道中使用的战争神话。这项研究,一方面,提供了一个洞察保守媒体如何使用澳大利亚的军事史来解释当代事件,另一方面,《信使邮报》属于默多克集团,这些发现有助于推断这个拥有约142家报纸(占澳大利亚报纸的23%)的新闻集团的整体报道传统。
澳新军团(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s)是指一战时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军团,在加利波利一役,伤亡逾3.5万人。该军团虽然战败,但是英勇卫国,不怕牺牲,为两国国民敬仰,4月25日成为两国法定的澳新军团日。在澳大利亚以“澳新军团”命名的建筑、桥梁数不胜数,“澳新军团”象征着澳大利亚的国家精神。作者通过分析发现,《信使邮报》在澳洲丛林大火和新冠肺炎两个事件上的新闻报道中均运用了“澳新军团”这一神话修辞,将消防队员和医护人员塑造为“前线英雄”,调动国民团结起来抵抗危机。同时,在新冠疫情的报道中,核心人物是女性为主的医护人员,这与“澳新军团”的典型形象不符,因此《信使邮报》改编这一神话修辞为“更善良、更温和的新澳新军团”,将医护人员塑造为公民道德的化身。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本研究强调新闻报道如何通过神话修辞中介了受众对现实事件的想象,但是研究还表明记者并非是有意识地利用神话,而是本能地采用了神话的语言习惯和对国家认同的理解。作为保守派雇员,他们的语言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罗兰·巴特指出,“神话”是一种集体行为也是“一种意指形式”,一种言说方式。这种意指形式或措辞的特点是颠倒,亦即把社会和文化之物逆转为“自然”之物。这篇文章既分析了新闻报道如何使用神话来调动更多公众参与其中,也指出了“神话”是一个不断被建构的过程,正如“新澳新军团”里融入了女性气质,应用从军事领域扩展到应急安全、公共卫生,内涵从牺牲扩展到更普遍的公民道德。小舆认为本文的可贵之处就是从历史和语言修辞的维度思考国家在新冠疫情期间的“危机传播”,具有纵深感和人情味,可读性很强。揭示新闻是建构社会现实的一部分的理论和研究非常多,但是本文呈现了新闻工作者、公众与历史神话、语言之间互动的多个侧面,揭示了神话修辞规训新闻,新闻也不断建构神话修辞的丰富过程。另外,本文呈现了典型的澳大利亚的文化图景,小舆认为学术研究不仅要追求全球共通,也应追求地方特色,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向世界阐释中国文化、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