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中心严怡宁研究员接受新华社专访:数智技术正打破叙事边界,带来全新的数字消费形式

发布者:中国国际舆情网发布时间:2024-12-28浏览次数:17

12月23至25日,由参考消息报社、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和新华社江苏分社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城市国际传播论坛”在南京举办,论坛以“数智赋能城市国传 创新重构多元格局”为主题。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副院长严怡宁走进嘉宾访谈间,从讲好传播故事、数智技术赋能、构建形象符号等方面支招城市国际传播。

文学、影视、戏剧等各种内容创作和学术活动,都可以以和平的框架、命题来到南京。——严怡宁


主持人:您认为城市在国际传播中想要提升国际形象有哪些关键因素?

严怡宁:首先,要找准具有传播力的城市特色,去构建具有记忆力的形象符号。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怎样让这个符号能够代表城市特色,在互联网上传播出去,非常重要。第二个方面,我觉得还是要去构建多主体的叙事。互联网上,用户可以是自媒体博主,也可以是组织机构、企业、游客,大家都在参与叙事,所以多主体的叙事网络构建非常重要。第三个方面,就是要去强化和优化人们的城市体验。所有用户的这种体验和参与,通过这种感官以及情感的交互,能够形成他(对城市)一个比较深的印象,让他乐于去分享和传播。

主持人:您认为在国际传播中应当如何讲述有吸引力的城市故事,来吸引国际受众的关注?

严怡宁:我觉得比较重要的是以人为本。城市的故事就是要让全球受众看到这个城市与人的关联,城市的发展要让我们看到它如何影响到人的发展,我们的城市记忆当中如何蕴含了人的体验、人的情感和思想。

主持人: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会如何影响新闻传播与国际传播的方式和效果?

严怡宁:数智技术正在深刻地改变我们的传播生态。当我们综合运用了一些高清技术、增强虚拟现实、混合现实等,一定能够在强化多元叙事视角、增强互动感还有虚拟性方面,打破我们叙事的边界,给全球受众带来全新的体验场景以及全新的数字消费形式。

主持人:最后也想请您对南京的国际传播提一些意见和建议。

严怡宁:我个人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就是南京怎样去找到与国际社会产生共识、认同的一个点。南京有和平之都(国际和平城市)的称号,很多历史、文化、景观都可以跟这个点联系起来。比如中山陵有一个网红景点——音乐台,上面有很多的鸽子,鸽子本身就是和平的符号。

和平是很大的命题。围绕这个点的各种内容创作,包括文学、影视、戏剧,以及各类活动,包括旅游、学术研究、学术交流甚至一些高级别的会议,都可以以和平这样的框架、命题来到南京。

(文:丁文文周秋阳/视频:陆润卿)